经济下行,女性地位也在下行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职场旋风 Author 旋风Ray
我的朋友Ella最近和我说,她感觉现在无论是职场环境还是求职环境对女性都越来越不友好了。
作为一名在外企工作十几年的职场人,Ella所在的企业业绩下滑严重,与此同时,她发现最近公司不仅入职女性的比例越来越低,顶头上司还暗示她招聘部门员工时尽量少招女性。她很难相信这么明晃晃的性别歧视会出现在这家世界500强的老牌外企的高管口中。
Ella说,2023年,如果连外企都开始对女性不友好了,那在卷生卷死的互联网、民营企业,女性职场人得有多水深火热?
我和Ella说,你的直觉是对的,现在职场环境对女性的友好程度恐怕要倒退10年。
经济影响文明
经济是基础,当经济下行时,社会的文明程度也会跟着"下行"。
我们观察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,女性的地位往往是客观有力的衡量标尺。整个社会对于女性的态度,也是衡量一个国家、城市、区域政治、经济、文明程度的高低。
最直观的,在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里,女性的社会地位往往比较高:就业市场、家庭以及社会中,女性能够受到较为公平的对待;而在非洲,中东等经济较为落后的国家,女性不要说权力了,就连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障。
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,经济快速发展,带来了就业市场的巨大红利。特别是脑力劳动岗位的大量增加,为女性带来了更为公平的就业机遇。
兜里有了钱,腰杆子才能挺得直。当越来越多女性能够实现经济独立,担起家庭收入的半边天,甚至大半边天时,自然在家庭,在社会中就能够拥有更多的话语权,能够更有底气争取属于自己的权力。
然而,突如其来的疫情,给经济兜头泼了一盆冷水;就业职场的极速冷冻,也给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开了一次大倒车。在疫情开始后,大家就逐渐发现,在职场之中女性群体开始变的越来越难了。
2020年,已经工作5年的小琳入职了当时国内最大的电商平台,负责买家服务运营。
她性格开朗,服务意识和沟通表达都很优秀,从入职开始KPI达成就在部门中名列前茅。在2021年的考核中绩效拿到3.75,但由于前面排队人太多,被主管以所谓"沉淀赋能"不够,挡在了晋升大门之外。
就在小琳决定重整旗鼓再战一年时,她发现自己怀孕了。孕育新生命的喜悦让小琳很开心,可她也不想放弃对职业的追求。好强的她克服身体不适,依然坚守在岗位上,即便有孕在身,依然拿下了部门最好的KPI。靠着过硬的成绩,在2022年的考核中再次拿到3.75。
然而,因为疫情,公司的晋升季推迟到了8月份。在6月,小琳迎来了自己生命中的小天使。可领导要求,如果小琳想晋升,必须在8月初回到岗位,因为"组织要看员工对未来的贡献,而不是过去的成绩。要想得到,必须先要付出"。
一边是刚刚诞生还不足月的新生命,一边是职场的发展机遇,小琳犹豫再三,还是选择了顾及家庭,毕竟作为一名母亲,让她在刚刚生产后就离开孩子,内心这关无论如何过不去。
于是,小琳就这样又一次与晋升擦身而过。休完产假回归岗位,小琳依然全情投入到工作之中,不出意外,在岗时的KPI依然保持第一。
然而在2023年,领导告知她,因为去年休了产假,这次晋升机会依然不会给她,甚至绩效考核也不会再给3.75。"好绩效是要给为公司付出的员工的,过去一年你休了4个多月的假,不可能把好绩效给到你,这对别人不公平"
"公平?不管在岗KPI达成如何,不管年度绩效如何,仅因为怀孕生子,就剥夺了员工晋升的机会,这就是所谓的公平?",这次小琳彻底看透了公司的不公,她开始面试起来,她准备跳槽到外企,希望外企能对女性更公平一些……
大家都很难的情况,最容易被牺牲的就是女性。
政策的“施压”
民族的复兴和崛起,前提要有足够的人口,生育这项重担就这样压在女性身上。
还记得小时候过年去姥姥家聚餐,妈妈兄弟姐妹有四个,十几个人挤坐在一张大桌子上,其乐融融,热热闹闹。每到这个时候,妈妈就会很温柔的摸着我的头,略带遗憾的和我说,可惜你没个弟弟妹妹,以后很难这么热闹了……
那时很少有人会想到,从"想生而不让生,到让生而不想生",如此巨大的转变只要短短30年。
国家对人口政策的调整是及时且必要的,但政策变化带来的压力却几乎都压在了女性身上。
一胎、二胎、三胎,大力鼓励女性生育,企业看到这个架势,越是害怕招聘女性,以此恶性循环。
对女性而言,生育是受年龄限制的,最佳的生育年龄是35岁前——很巧,与职场人的35岁危机完美契合。
从22岁大学毕业,到35岁职业危机,中间只有13年,如果研究生毕业,那么就只有10年。在此期间:
1、女性要和男性一样在职场拼搏;
2、准备35岁到来时的裁员和职业发展问题;
3、还要面对来自家庭生育、孩子扶养的压力。
如果一位女性真的响应号召生育三胎,那么留给她度过职业危机的时间还有多久?而一旦失去工作,失去经济来源,她的权力和独立又从何而来?
程程是一位能打能拼的职场女性,原来的她有想法,有执行力,有拼劲。研究生毕业加入公司后,凭着敢想敢干的冲劲和对机会敏锐的把握,三年时间她就成长为团队Leader,按照这样的发展速度,程程拥有光明的职业未来。
然而,就在这个关键时刻,临近三十岁的程程迎来了自己的人生大事,她怀孕了。
新生命的到来在带给她喜悦的同时也带来了烦恼。因为怀孕,部门经理开始逐渐剥离她的管理职责,而程程也逐渐远离团队里的核心业务。
开始时,程程还天真的觉得经理是为自己好,毕竟怀孕后自己也很难像以前一样加班熬夜,工作轻松点对自己和孩子都好。在坐月子时,程程还时不时会憧憬,产假归来和团队一起奋斗的场景。
可真等产假归来,程程发现一切都变了。
团队在没有通知自己的情况下已经易手,原来的下属被新领导拆的七零八落,而自己也重新成为大头兵,过去几年的打拼付诸东流。
更让程程难以接受的是,新领导明显对她充满了戒心,不但把她安排在边缘岗位,更有意无意的带着团队其他同学排挤她;另一方面,家里的孩子离不开妈妈,每天她到点就要下班赶回家中照顾孩子,周末也几乎把所有时间都放在了孩子身上。
此刻的程程,再也不是以往那个all in工作的职场女强人,也失去了在职业上持续发展的机会和空间。最终,她还是倒在了公司裁员的名单之上,而此刻30+的宝妈身份,让她在找工作的路途上走的格外艰难……
理所当然的“共识”
社会环境里的性别刻板印象,会影响人的成长、性别认知、以及未来职业发展。
比如群体共识下:1、女性一定是感性思维,男性是理性思维;2、女生后劲不足,特别是生娃之后,就会懈怠工作;3、女人就要照顾家庭,男人才要打拼事业;4、女性心眼小,不适合当领导等等。
事实上,刻板印象的来源不仅仅是外界,连最亲近的家人有时也会不自觉的使用刻板印象来评断,尽管大多数都非恶意,但仍令人不适。
小美生完娃六个月后,打算断母乳,全力重回职场,她原以为会得到家人的支持,没想到等来的却是不理解:“母乳喂养久些对孩子比较好吧?六个月就断母乳是不是太早了些?最好喂到10个月到1年吧。”
即使小美告诉老公,母乳喂养导致她休息不好、出门难还要到处挤奶、腰酸背痛、身材走样等情况。
她老公依旧说:“这就是你作为妈妈需要经历的,这是幸福的负担啊”
男性潜意识里,始终觉得女性生育哺乳是理所当然的,为孩子牺牲一切也是理所当然的。
这是一种可怕的“共识”,这种共识下女性为家庭孩子牺牲自己的未来是正确无比的。而那些希望追求事业发展的职场女性,自然就成为了“众矢之的”,背上了沉重的精神压力。
难以融入的“权利阵营”
职场上女性的困扰不只限于一线的员工,即便身处高层,女性依然要面对性别带来的不公,有时甚至比一线员工的挑战来的更大。
在职场中,越往高层走,比拼的越不再是单纯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技能,而更多是人与人的尔虞我诈,是政治场上的博弈和厮杀,在这个展现赤裸人性的修罗场上,女性通往高层的路上充满着荆棘与挑战。
在朋友和家人眼中,Molly是职场女性成功的代表。毕业于名校的她,职场起步于国内某Top金融机构的管培生——就这一起点已让她远远胜过很多同龄的竞争者了。
Molly是典型的事业型女性,对于她来说,感情和家庭生活从来不是自己人生的首选,事业上的成功才是她一直追求的人生目标。而她刚刚入职时,正赶上这家金融机构快速发展,踏上黄金发展期。
遇到职业机会,Molly很拼,也很珍惜。日常加班是常态,甚至连五一、十一这样的节假日Molly都在工作中度过。
就这样,工作第七年,她凭着自己过硬的业绩,硬生生力压众多竞争者,成为这家金融机构业务部门经理。由于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中,Molly的感情生活一片空白,对她来说有些遗憾,但完全能接受。
晋升到部门负责人的Molly,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有着更高的期望和规划。可在之后的三年里,她逐渐发现,不管自己怎么努力,业绩怎么亮眼,都没办法实现岗位突破。
眼见那些业绩不如自己的同级别人被纷纷提拔,Molly不得不承认,现在的职位就已经是自己的天花板了。
究其原因,还是因为作为一名女性,她很难融入到公司更高层级的“权利”阵营,因为这是由男性"统治"的斗兽场。
不管她如何故作镇静,忍受管理层在饭桌上的"荤段子";抑或是忍受生理上的压力,和男性经理一样承担来自管理层的高压,Molly都发现自己完全没有突破的机会。
她没办法和其他经理一样,陪部门老总去洗浴中心,去KTV歌城,也没办法和部门老总一道喝酒喝到勾肩搭背,称兄道弟。在高层的权力阵营里,有着自己的一套潜规则,但Molly无论如何融入不进去。
Molly长期处于“上面没人”和“下面没人”的尴尬处境中。
上面因她是女性,不愿把她纳入自己的阵营,怕“女人坏事儿”;下面的人看到她没有上升空间,自然不愿意全力托举,反而觉得“女领导事儿多”。
这让Molly时刻感觉如履薄冰,她开始想起之前有人说过的一句话:女性要想在职场上取得和男性同样的成绩,至少要比男性付出十倍,才能平起平坐,这句话很深刻。
可现在,付出十倍就真的能够平起平坐了么……
结语
日韩作为儒家文化圈中的发达国家,对我们有很强的参考价值。随着昭和时代和汉江奇迹逐渐过去,这两个国家无一例外的都出现了"性别战争",也都出现了新生儿的大幅减少——这似乎成了儒家文化圈国家现代化的一个魔咒。
当下,中国经济处于换挡期。过去改革开放40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已注定将离我们远去,像极了日、韩两国从经济发展高速路上转型的时刻,稍有不慎,很容易重蹈覆辙。
事实上,现在网络上男女对立已经开始初现,而2022年全年新生儿跌破千万,更是敲响了我们关注人口增长的警钟。第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,其中特别提出"要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体系,……,显著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",显示出国家已经开始关注社会家庭的压力。
这是一项好政策,好福利,落地之后,应该能减轻不少女性职场人的养育压力。但作为占据大多数比例的职场女性来说,光有这些政策可能还远远不够。
我觉得欧美国家里,对于职场性别歧视进行立法是很重要的一项保障。只有拿下职场中看待女性的"有色眼镜",做到职场上性别的公平,或许才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。
希望未来有一天,我们的社会文明程度能够继续提升,像Ella,程程,小美、Molly这样的职场女性,能够不再因性别带来的职业发展问题而烦恼;能够享受到公平的职场环境,我想那个时候,这个社会一定会变的更加美好。
往期推荐
点这里关注我,记得标星哦~